1. 教案大致內容
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有出版一本「情感教育」的教學手冊:《千德爾——彩虹小隊的宇宙冒險》(千德爾教學資源網)。第五堂課抵達電波星,教學主題是「情感表達——告白篇」。
前導影片:電波星的女王想向心上人表達自己的情意,於是向全國人民徵詢告白的方法;有人建議公開告白,有人建議禮物告白,有人建議情書告白,有人建議當面告白,也有人建議不要告白(等對方主動告白),聽完大家的建議,女王決定讓大家投票決定最好的告白方式……。
第一階段,是讓學生針對公開、禮物、情書、當面、等待……等告白方式,討論「採取行動的方式」與「可能後果」。讓學生知道,所謂「最好」的告白方式,應該依據「被告白者」的意願、感受而定;同時,教師可以請同學換位思考被告白者可能的心情與想法,並說明不是告白就能得到理想的結果與回覆。
第二階段,是讓同學學習「如何拒絕他人的告白」,首先,善待對方的心意,感謝對方對自己的欣賞、喜歡,接著,委婉而堅定地說明自己的想法(不要因為害怕尷尬或傷害到對方而立場模稜兩可,長痛不如短痛)。並讓同學想像告白被「正確且溫和拒絕」的心情與想法。
最後,可以請同學各自練習寫「告白信」與「拒絕信」,教師再檢查其中有沒有不妥當的言詞敘述,並給予適當提點。
2. 不告白,順利戀愛的機率比較高
雖然這個單元講的是告白,但從《為何會拿好人卡》一書中可以知道,想要成功談戀愛,最好「不要告白」,以免讓對方察覺自己的目的性太強,反而影響彼此關係的正常推進甚至發展成戀人的可能性(延伸閱讀:愛情不進則退?打破迷思,實現長期幸福的策略!)。
曾經聽過一個說法:「要用戀愛腦做事業,要用事業腦談戀愛。」從期望值來看,告白是「弊大於利」的行為,在沒有升溫足夠的前提下直接把底牌攤開,不僅讓自己處於被動的不利位置,也是給對方施壓、逼迫對方立刻做決定。書中寫道:「你最想告白的時機,往往是最不適合告白的時間;而成功機率最大的時機,通常你也不用告白了。」所以,如果彼此想要有進一步的發展,沉住氣,讓自己處於一個「進可攻退可守」的位置,盡量不要在最初就踩雷、被扣分,才是明智的作法。
而且,因為心理學上有「可得性偏差」,人在判斷一件事情時,常會依賴最先想到的資訊和經驗;所以,在最初就教給學生正確的規則與推進方式,就能避免學生浪費太多時間盲目摸索(更慘的是……還不一定能摸索出可行作法,傷人又傷己),更可以避免因為這是他辛苦而且印象深刻的的經驗,而在之後一再用這個錯誤方法嘗試、投入愛情,並以失望失敗告終。
3. 從吸引到愛情:人無法妥協出真誠的慾望
在愛情的範疇中,真誠的慾望,「無法」靠妥協、感動得到;所以,雙方一開始如果沒有互相「吸引」,只是單方面的喜歡,那告白極有可能以失敗告終。
《自私的基因》教人們從「演化」等角度切入理解世界,人畢竟是動物的一種,基因等「內建導航系統」會終其一生不停運作;如果沒有生物本能的「吸引」作為敲門磚,只專注於專一、貼心等升溫的加分項,說實話,效果有限。
所以說,應該先把個人當作一個「品牌」來經營,讓自己夠好、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行。如果能回到過去,我想告訴自己:不要天真地相信戲劇演的,以為只要自己鍥而不捨地追求、付出,對方就會被感動……因為,人無法妥協出真誠的慾望。
4. 愛的告白:不求回報,只為純粹的分享與祝福
「我喜歡你!」,這不是提問,只是想告訴對方,讓「我喜歡你!」,這不是提問,只是想在雙方分別前,告訴對方,讓對方知道。自己能夠遇見並認識對方,其實已經足夠開心與幸運。即使對方沒有想要進一步交往也沒關係,祝福對方一切順利安好,那麼這段不曾開始的關係,或許,就會因此變得完美。
納蘭性德曾說:「情到深處無怨尤。」這句詩乍看是低聲下氣的委屈姿態,但我認為不是如此。
首先,《愛的藝術》中提到:「愛,在原則上,就『對象』與自己之間而言,是沒有區分的。」「我愛你,因為世上有你;正因為有你,我覺得世界很圓滿,生命也很完整。」愛一個人,應該是單純希望對方能夠好好地,對方幸福快樂,我也會幸福快樂;一旦傷害對方,自己也會因此痛苦……。如果會斤斤計較告白、付出後對方有沒有相應的回報,我覺得那不是「愛」,而是「交易」。
其次,只有自己「擁有」、「充盈」,才有辦法「給予」。在給予的過程中,乍看是被愛者受益最多,但其實,愛人者也因此加強了自我的效能感、有力感,還有內心的滿足、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