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講座可以提升認知,提升認知有助於「解決問題」。本文要分享的,是參加完第三堂「全面.性教育」種子教師培訓講座(蔡易儒講師的「飛微星上的線線事件」)後,讓我收穫最大、改善原有想法、生活的內容;如果這篇文章也能對你有啟發、幫助,那就太好了!
1
阿德勒說過:「所有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。」進入幼稚園或國小,孩子便開始學習在「家庭」之外,與旁人進行人際互動。
繼《千德爾》這本針對國小國中生設計的教學手冊之後,協會又出版一本繪本《飛微星上的線線事件》了!其中的每則故事都停留在「開放式結尾」,並有「引導提問」;讓學生思考、了解,在「友情」或「愛情」等人際關係中,遇到故事中的情況,自己與他人的價值觀、作法。
能夠用故事情境低成本演練試錯、釐清自己的想法、原則底線;我想,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在現實中因友情不順而倍感挫折的機率,畢竟,在真實人生處理失當的話,有可能會永遠失去該段關係。
2
繪本內有一個引導提問如下:
Q:改變兩個人間的關係,可以單方面決定嗎?
人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,只有「建立」關係時需要彼此都同意,「分別」時只要一方決定好或做出行動即可(死亡也是改變關係的一種方式,但哪怕雙方都不同意,它還是會發生)。
就我個人而言,因為喜歡「斯多噶哲學」(基本信念是「自己是可控的,旁人是不可控的」),所以我還是認為:抱持「分手可以單方面決定」這樣的心態,對雙方的心理健康、情緒穩定都有好處。主動分開的一方可以和對方協調分手,也可以直接瀟灑離去,不會因此有罪惡感;被迫分開的一方也不會太糾結、內耗,整天沉溺在「對方怎麼可以不尊重我?」的受害者心態中,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生活節奏。
3
王鼎鈞在〈風 • 蝴蝶〉這篇短文中,以「蝴蝶和花」表示「人和人」的「互惠」關係。其中,價值的交換可以是實物層面或是情感層面,絕大多數的關係建立都是以此為基礎。
所以,在建立關係初期,掌握「互惠」的原則與他人進行認識、互動,基本上可以無往不利、有好的開始。
4
我發現一件很有趣,但同時也是需要特別「警覺」的事:「自己喜歡」的告白方式,很容易不自覺地成為自己「對別人使用」的告白方式。例如:我傾向不用言語、文字告白,而是以其他「實際行動」表態(盡力給予對方實際幫助、支持,讓對方開心以表達情感與重視……);畢竟,「說」總比「做」容易。
如果是要和對方維持長期、細水長流的「良好關係」,這招是我目前認為最能夠「雙贏」的告白方式!對方不會糾結尷尬,自己的情感又能合理地抒發,讓彼此都能在關係中保持「進可攻退可守」的自在、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