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講座可以提升認知,提升認知有助於「解決問題」。本文要分享的,是參加完第五堂「全面.性教育」種子教師培訓講座(林芝宇講師的「親密關係的溝通與積極同意」)後,讓我收穫最大、改善原有想法、生活的內容;如果這篇文章也能對你有啟發、幫助,那就太好了!
1
講師除了教國文學科,也著重性平、情感、性教育等內容,老師說家人曾經問她:「為什麼不找安全的事情做?」
想到之前曾經和爸媽聊到乳頭解放等議題,爸爸表示,通常這類運動,都會有第一波「前浪」犧牲,後面的人才可能因此受惠;他說很佩服那些「前浪」,但不太希望我和弟弟是「前浪」……與其說是質疑、反對,不如說是擔心。
我也曾經疑惑,如果有人問起我「為什麼不專心學怎麼教國小的學科就好」時,我該如何回答?
講師的說法說中我的心聲:「學生不只是讀書而已」,如果說學生從國高中開始,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升學等殘酷競賽中;那麼,心理健康等等的基礎,應該在國小還有餘裕的時候,就超前部署扎根培養好,才不會到時候蠟燭兩頭燒。
2
雖然就讀教育系,但因為遇到一些厲害的老師都沒有寫教案的習慣,我之前一直不知道教案的用意,以為教案只是寫來讓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已。
直到講師說明,我才終於知道:一份好的教案要像「食譜」,越詳細越好,最好每個看到的人都能照著用。原來教案的存在,是要提升效率,讓後人可以站在前人智慧、思想的肩膀上進行改進,不用浪費時間從零開始摸索、試錯。
3
「素養導向」的教案設計,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面向:知識、技能、態度(情意);以下以「月經貧窮」主題為例,進行說明。
🔴知識,是理論、知識的理解;例如:生理構造與月經的原理、月經的去污名化、生理用品的花費……
🟠技能,是實作、解決問題的能力;例如:如何正確使用各種生理用品、如何應對他人無知甚至惡意地嘲笑、如何拿到免費衛生棉……
🟡態度,是價值判斷;例如:對他人抱持尊重與同理、意識到有人有困難,所以願意更友善或提供協助……
性別平等畢竟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,涵蓋上述三者,就能夠有一個內容相對完整、全面的教學枝幹,剩下就是看細部的花葉要怎麼生長了。
4
Q:如果有人表示「臺灣已經很性別平權了」,質疑推動性平者的行動正當性、必要性,該怎麼辦?
個人的感受、經驗,可以是一種參考,但其並不一定能代表社會整體狀況。
這種時候,就要讓「數字」、「圖表」來說話了,「行政院性別圖像」收錄各種國內、國際統計圖表與指標、分析,讓人們能夠更全面了解歷年與現在的狀況。其中,可以看到在「性別不平等」的現況下,除了女性之外,男性可能遭遇的困境(例如:校園性霸凌的受害者,大部分是男生)。如此一來,相關的資源與支持,可以更準確地對症下藥,提升效率與成效(畢竟,跑偏了方向,哪怕拼命衝刺,也很難到達終點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