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講座可以提升認知,提升認知有助於「解決問題」。本文要分享的,是參加完第七堂「全面.性教育」種子教師培訓講座(林奕萱講師的「與身體說說話:生殖與生理」)後,讓我收穫最大、改善原有想法、生活的內容;如果這篇文章也能對你有啟發、幫助,那就太好了!
1
講師說孩子對A片的想法,不一定和大人預設的一樣;這句話我深有同感,記得國中第一次偷偷開無痕分頁看 A 片的時候,也是被嚇得不輕,或許是劇情設計,感覺性行為的場面非常激烈,而且聽女優的叫聲,我不知道是因為「痛苦」還是「舒服」還是「兼而有之」,總之,驚嚇、恐懼的程度遠高於色情。
成人和小孩面對同一件事的想法真的可能非常不一樣!這也讓我在設計課程的構思有所轉變;之前較偏向從「倡議」的角度出發(旨在破除壞的概念),現在會有意識地轉變成「教學」了(旨在傳遞好的觀念)。
2
之前翁麗淑講師說自己在教敏感議題前,從來不發「家長同意書」,因為「應該教就要教」(當然,如果家長有疑慮,也是會和對方溝通)。聽著很有勇氣、魄力,但這次聽到講師分享:曾經有家長在收到性教育的行前通知後,一同學習,並表示「我就是不會才生他」時;我發現:重點並非「是否在事前知會家長、爭取同意」,而是「真誠」——保持開放暢通的親師對話管道。
不要先入為主預設敵人,能用「無知」解釋的事情,就不要用「惡意」;或許,保持這樣的心態,便能讓性教育推行更順利,也有機會讓更多人受惠吧!
3
之前翁麗淑講師提醒我們:對於學生的「預設」,要時時警覺;例如:在教「破除刻板印象」時,因為不知道學生各自有無哪些刻板印象,所以應該避免在講課時,將刻板印象傳遞給原本沒有刻板印象的學生。
這次,講師說可以用「是非題」等問題檢驗學生可能有的迷思後再教學,這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法,而且以匿名方式進行,能夠讓參與者更沒有壓力,也更容易聽到「真心話」而非「政治正確」的想法。
4
講師說,他小時候還沒有《性平法》,但因為導師本身的態度就平等,上行下效,所以班上各種性別氣質的同學都相處融洽,沒有遭遇歧視。
歐麗娟教授說過:「人是在接納他的人當中實踐自己,在反對他的人當中迷失自己。」不管是否成為教育工作者,一個重要的大人,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!期許我們都能成為那個給予支持接納的重要大人,幫助孩子成長、發揮潛能。
5
目前「性平教育」大多數的課程、宣導、講座,都圍繞在「性騷擾防治」之類的主題。但講師提醒:除此之外,教導孩子「了解」、「尊重」自己與他人,才是真正「治本」的關鍵;掌握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之後,自然不需再時時警告學生「不要觸法」。
這給了我設計教案的靈感,與其只著重特定事件,不如抓住本質概念,也方便學生在日後將所學擴充、套用到其他情境。
6
之前說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,但其實,孩子自己也需準備好,所以,每一次當孩子「主動提出疑問」,就是最好的教育時機。大人不一定要像寫論文一樣鉅細靡遺講述,雙方「自在」最重要!小孩其實很敏感,容易察覺大人的態度並被影響(例如:大人的態度遮掩、厭惡,孩子就容易覺得性是不好的)。
大人如果擔心自己會不自在,可以透過「刻意練習」來改善!可以從「繪本導讀」開始,先唸出書上的字句就好,等逐漸習慣、減敏之後,再練習「脫稿演出」的性教育。
7
講師帶來很多和性教育相關的繪本,在學員們共同分享、討論之後,發現《啊!原來如此:性別與身體》這本的內容相對全面、正確,它不逃避也不美化性,單純地「如實呈現」,有講到生理男性的自慰,但美中不足的是沒講到生理女性的自慰。
繪本是性教育的「橋梁」之一,因為篇幅有限,不可能窮盡所有知識、內容。雖然可以單純照唸,但如果有發現繪本未提及的部分(或是小孩有提問),大人也可主動發起討論,藉由對話補充、完善繪本內容。
8
講到「生理女性的自慰」一直被忽視,即使是繪本,通常也只提及「生理男性的自慰」。
目前如果想知道相關資訊,推薦同志諮詢熱線出版的小冊子《拉子性愛寶典 2.0》,裡面有圖文並茂介紹生理女性如何安全地自慰。
9
有些家長避談性教育,是擔心自己接不住、答不出孩子對於性的疑問。
但是,「被考倒」其實是好事,這正好提供親子可以共同找尋答案、成長的契機(不然大人本身可能也不會知道——原來我還並不了解這件事)。而且,大人求知的態度、行為,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未來面對未知與問題的反應——是積極解決?還是消極逃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