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講座可以提升認知,提升認知有助於「解決問題」。本文要分享的,是參加完第十二堂「全面.性教育」種子教師培訓講座(鄭智偉講師的「提升演講力:授課必備百寶箱」)後,讓我收穫最大、改善原有想法、生活的內容;如果這篇文章也能對你有啟發、幫助,那就太好了!
1
「長照」也會與「性平」議題相扣,我之前只知道:女性多被期待擔任照顧者,還有國際移工被雇主性騷擾這兩件事。直到聽到別人分享才知道:社會對於男性陽剛氣質的期待與要求,也會對老年、失能等需要「被照顧」的男性,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失落、壓力、痛苦,更可能因此延誤檢查、就醫的時間。
不禁感嘆、不解:明明推動性別平等,受惠的會是每個人,為什麼有些人還是堅守父權呢?我猜,在他們心中,世界應該是「固定不變」甚至是「有限」的,權力、權利只有「你死我活」而沒有「互利共贏」這個可能。
之前聽過一個說法,「倡議」是「公眾教育」,但這真的相當不容易,尤其是面對已經信奉保守觀念數十年的人們,光要讓他們「願意理解」不同觀念都困難重重……所以,雖然多少有點逃避的成分,但我很早就把重心、目光瞄準教學,希望能藉由自然發生的世代更替,漸進式讓社會更好。
2
在挪威,「男性」申請育嬰留職停薪,可以得到「1.2 倍」的薪水;另外,有研究發現,只要在孩子幼年時期曾經擔任過孩子幾個月的「主要照顧者」,不管小孩本人對此是否有印象,將來父子之間的感情連結就會相對緊密。可以說,男性育嬰留職停薪,能有效降低「有小孩的年老男性,在養老院孤獨終老」的比例,他們的小孩會更願意前來探望。
就算「制度」再完善,若沒有「玩家」願意參與,也難發揮作用!因為挪威「性平教育」、「性教育」完備,所以沒有「男性、女性一定要怎樣」的迷思、壓力,每個人都能更健康看待自己的老去、失能。祝福台灣社會也朝這個方向發展!
3
在北歐等國家,社會福利制度會支持「成年」的身心障礙者獨立生活,不用依靠其家人照護(如果台灣也能如此運作,應該能降低很多家庭因為照顧壓力衍生的悲劇吧……)
同時,值得學習的一點是,他們的社會大眾認同「性」屬於應該被滿足的基本生理需求;在丹麥,不會大驚小怪甚至公審用社會福利資源去買春的人。(By the way:瑞典雖然不可買春,但是「罰摽不罰娼」)
雖然有部分是因為丹麥等國經濟發達、充裕的緣故,台灣未必能完全複製執行他們的政策並達到相同效果;但社會友善開放的氛圍,仍是我們可以心嚮往之並努力達成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