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天騎腳踏車時,突然閃過一個念頭:雖然過「歲月靜好」的生活,常常在第一時間與安於現狀、不積極、不上進連結;但其實,追求能過上那樣的生活,是最大最大的「野心」——因為要能夠如此,真的太難得了。它其實需要付出很多的「努力」才「有機會」達到。
在思考、撰寫這些內容的時候,我總想到自己今天若是生理男性,哪怕並非為了倡議或是藝術這些理由,只是單純在海邊裸露上半身,都不用想方設法「證明」自己此舉的正當性,如果同樣有師資生資格,更不用擔心會因此出事而需要事前大費周章「解釋」、「自救」。
當然,從美國的歷史發展來看,現在生理男性可以自在赤裸上半身,不用擔心觸法、引起爭議,是一世紀前有人們抗議、爭取的結果。我們只是想要在今時今日,進行「相同(而非更多)權益」的爭取——因為我將來想生活在一個「任何『人』都能自在展現自身、安心生活,不用因此擔心自身權益、安全會受侵害」的社會。
電影《親愛的房客》有一句台詞:「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女生,丈夫走了以後,我繼續照顧他的家人,你還會問我一樣的問題嗎?」同理,如果今天我是一個(可能患有「男性女乳症」的)男生,赤裸上半身,你還會用一樣的心態、話語來評價我嗎?你只能看見乳房、看見性嗎?還是你也能看見自信、自在、快樂、努力、堅韌與信念?《小王子》中說:「真正重要的東西,只用肉眼是看不見的。」除了欣賞裸露的身體本身,願我們還能在其中,同時看見這些更重要的東西!
第一個正式報名跑馬拉松的女性威斯策表示:哪怕跑到半路被阻攔、驅逐,自己也一定要堅持跑完全程,否則人們就會更堅信原本「女性不能也不應該跑馬拉松」的錯誤想法。這半年來的籌備與思考,我懷著相同信念——我要盡我所能,想辦法在演出後保住師資生資格,為此,我盡力準備武器、找尋援軍(但確實也因此感受到不小壓力,因為這件事「只能成功」,一旦失敗,那將引發寒蟬效應,後續整個社會的性平社運、教育推動,都會艱難非常非常多)。
三十年前,兩名北一女學生自殺時留下的遺書中寫下「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」之語;《無眠》寫道:「每過一天、每過一年都會更好一些,所以,請不要太急著登出這個世界。如果可以再多補充,我希望句子可以變成這樣:『在社會生存的本質不適合我們,那我們就去改變這個社會。』」我們一起。
林文月在《人物速寫》的〈L〉中,寫道:「一個古老的大學,兩個或者更多失修的開關。但是燈亮了就好了。」好一句「燈亮了就好了」……「教育」有多種譬喻,在前人提出的數種譬喻之外,個人認為,理想的教育即「點燈」,每多點亮一盞——哪怕只有一盞,都能夠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路,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好一點吧!我不想也無力強硬地跟整個社會衝撞,只想點起燈,讓它靜靜地發光,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