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千德爾》的性平、情感教育之旅:賽博特衛星

1. 教案大致內容

 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有出版一本「情感教育」的教學手冊:《千德爾——彩虹小隊的宇宙冒險》(千德爾教學資源網)。第十一堂課抵達賽博特衛星,教學主題是「未成年懷孕議題」。

  前導影片:賽博特衛星是個擁有幫助他人的資源地方,六個補給站分別為福利工廠、媒體大廈、立法之牆、教育森林、關懷天空、魔法地窖。十五歲的茉莉和安迪意外有了他們的寶寶,兩人來到此處後,茉莉做出了自己的選擇……。

  第一階段,先請同學用四種不同顏色的筆在「情緒學習單」上,勾選茉莉、安迪、家長、同學得知茉莉意外懷孕時可能有的情緒。接著,勾選茉莉面對其他三方的反應時,可能產生的相對應情緒,並算出「正向情緒」和「負向情緒」各自的打勾總數。接著透過問答,引導學生看見、同理未成年懷孕者的「真實處境」,而非先入為主只以媒體報導的負面形象進行理解。

  第二階段,讓同學知道茉莉在面對留養、出養、寄養、中止懷孕四個選擇時,可能遇到的困難分別為何。接著,讓同學想像自己是補給站的人,集思廣益從福利、媒體、立法、教育、關懷、魔法(就是沒有任何想法限制)等面向提出可行的支持作法並分享。讓學生知道——一個健康穩定的社會,不應該讓一個意外懷孕的學生,因此失去受教權或是處境非常艱難。

2. 未婚懷孕議題:事前預防,事後救濟

  曾經聽別人開玩笑說,男女同居容易「鬧出人命」。「未婚懷孕」議題是多數人較少涉足的領域,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比「情感」、「性」還要「禁忌」的話題,至少我在跟家人聊天時,就極少聊過這部分。包括我在內,應該有不少人對此議題的理解,都停留在媒體報導、影視作品,充斥著未婚懷孕者遭遇困難、歧視等負面情境的印象。

  直到看到教案,我才發現:媒體一直用恐嚇的手段或內容,希望阻止未成年者懷孕;不過,這樣的態度,對那些已經有寶寶的小爸媽而言,不僅沒有任何幫助,反而會加劇他們遭遇困境的困難程度與恐懼。

  在事前「預防」的部分,當然要加強性教育、積極同意、避孕等的引導,防止心智尚未成熟,或是經濟收入還不夠穩定的青少年未婚懷孕、生子;但如果木已成舟,「救濟」就是最重要的環節。第二階段的教案中,對未婚懷孕之後的選擇的補充說明是:「不管任何選擇,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困難,所以更需要被幫忙。」這句話很巧妙把旁觀者的態度加以轉換,從原本可能的「責怪」、「漠視」,變成「關懷」、「同理」;這對於打造對生育一事友善、包容、支持的環境,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
3. 社會學想像的力量:共建更加包容的生育環境

  社會學家米爾斯曾經提出一個說法——社會學的想像,就是指:一個人能夠在看到「個體」的問題時,連結思考到整個「社會」的情況與前因後果的能力。

  曾經,我也以為未婚懷孕只是「個人」的問題,但正如在教學提醒中所說,照顧一個新生命直到他順利長大,這段期間,社會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支持?不只是未成年小爸媽的困境,而是所有年齡層的父母都關注甚至需要的事情;只是有些父母,可能有多一點資金與危機處理能力,能夠自行補足社會安全網的漏洞,使自己不會掉下去罷了。

  但社會安全網還是要修補並加固,否則遲早會讓社會陷入混亂的局面;而每個人,都可以為加固網子盡一份心力,當眾人的力量匯聚,就能潛移默化對社會造成改變、進步——透過教育也好,宣導也罷,哪怕只是一個觀念、態度的轉換,也有機會讓臺灣的生育環境、條件、氛圍變得更友善一些。

  另外,之前曾經在女學會年會聽到一個觀念:「地位有優勢者,必須意識到自己擁有『特權』」;確實,現在擁有的一切資源,很大一部分,是源自從出生前就累積至今的「好運」的「馬太效應(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)」,我的「所得」已經遠遠高於我的「應得」……既然如此,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,我願意幫助他人、為社會安全網的加固盡一份心力,讓社會更好一點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