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千德爾》的性平、情感教育之旅:因特內星

1. 教案大致內容

 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有出版一本「情感教育」的教學手冊:《千德爾——彩虹小隊的宇宙冒險》(千德爾教學資源網)。第九堂課抵達因特內星,教學主題是「網路交友」。

  前導影片:因特內星是一款線上遊戲,除了遊戲,玩家也可以匿名和他人聊天、互動。其中,有一位玩家「SPP 每袋子」受到大家歡迎,但他很神秘,從來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。

  第一階段,先請同學描述出「想像」中「SPP 每袋子」的樣貌,再公布答案,讓同學知道「網路」和「現實」可能差異極大;接著,讓同學思考:如果是在網路聊天到一半,甚至是見面才發現現實和想像的落差,會怎麼做?

  第二階段,給同學看一個網路上兩人聊天記錄的截圖,當中有輕易告訴對方自己住址、誘使對方傳送自己的裸露照片等內容。當各組分別假設好對話雙方真實的性別組合之後,可以詢問同學:對話中哪些部分不妥當?如何修改比較好?並思考性別組合的模式不同,同樣的對話內容,會不會問題嚴重程度有異?

  最後,可以提供學生遇到「數位性別暴力」的求助管道:學校輔導室或諮商中心、110、113、台灣展翅協會 web885 網路諮詢熱線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(未滿 18 歲私密照申訴管道)、衛福部「私 ME 成人遭散布性私密影像申訴服務網」。

2. 先別急著忘記傷痛,保存證據才有機會自保

  人有「趨吉避凶」的天性,遭遇不好的事情,會想要趕快忘記、逃避、遮掩甚至抹除它們存在的痕跡,人之常情在所難免。但是,如果遭遇數位性別暴力、復仇式色情等威脅與傷害,先別急著「眼不見為淨」把對話紀錄等內容全部刪除,而是要記得截圖、保留證據,否則之後即使想討回公道也困難重重。

  記得國二下學期時,我曾經在被邵男性騷擾當天,在聯絡簿的小日記向班導反應、求助,但後來事情處理的結果不盡理想……學期一結束,我便將整本聯絡簿丟進家裡的回收箱,希望它永遠不要再出現在我面前,以免每看到一次,就想起讓自己心情不好的事情。

  升大學的暑假,家裡進行大掃除,我在整理時,竟然發現——那本聯絡簿還在(猜測是媽媽當時在回收桶看到,並撿起來收著)。我重讀一遍那篇小日記,曾經永遠不想再見到的東西,事隔多年,這次,我卻主動將該頁割下、保存好;當時並不知道這件事還有處理的機會,只是想提醒自己:我已經浴火重生了,但是,不要忘記曾經發生的事情和當時的心情。(後來,在看到日本電影《青鳥》時,我最受觸動的台詞正是:「為了將來的你,不要忘記現在的心情。」)

  總之,我很慶幸當時媽媽有把那本聯絡簿撿起,而我也有機會於情緒穩定後再次接觸到它,並因此留下一些證據。否則,即使現在知道可以針對當年的事情進行性平案件的處理,如果證據不足,結果非常可能再次讓人失望。

  回到遭受數位性別暴力等事情,即使想到、看到會讓自己難受、恐懼,也要記得:在事發當下、情緒最激動的時候「收集證據」以求自保,以免事後冷靜下來、想好好了結事情時才後悔。

3. 有教養的「旁觀者」:不看、不傳,終結二度傷害

  如果身為「數位性別暴力」的「旁觀者」,能做的,首先,不要因為好奇而湊熱鬧、起鬨「求上車」,其次,更不要轉傳內容,以免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。

  歐麗娟教授曾說:「謠言不但止於智者,謠言也應該止於有格調 、有教養、有知識的人。」豈止謠言?即使是事實,如果那個事實對公共利益無益,甚至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,都應該非常謹慎面對、處理。那些透過不法手段得到、散布的照片或影片,那位自己可能未必認識的「他人」,其實,也是某個人極度在乎、牽掛、疼愛的人啊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